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高级搜索 金属论坛 过客留言 关于本站
青铜时代...
黄金时代...
黑铁时代...


我要投稿
User
Pass
忘记密码
偏执狂金属网 / 黄金时代 / Words 文章 / Article : Recording Experience of Michael Wagner
Article : Recording Experience of Michael Wagner
contributed by: Wang Ran
visited 2912 since 20050620
Recording Experience of Michael Wagner

  关于本文: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这是Wang Ran为我们翻译的来自国外论坛的帖子,著名重金属制作人和录音师Michael Wagener回答了一些同行们关注的制作细节问题。里面谈到了80年代至今,金属音乐音色的变化,以及混录手法的变化。主要还是对“老”金属混录工艺上的揭密,其中涉及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对于录音方面归纳起来,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原则: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1.没有一定之规;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2.如果有一个“笨”办法,但可以解决问题,那它就不是一个笨办法;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3.只有适合作品的才是最合适的。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ysteria: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i Michael,希望下面这些关于WHITE LION和BONFIRE录音的问题没有打扰你。我对以前80年代混响器的使用很感兴趣(在另一个板块我曾经发过类似的一个帖子)同时我也是80年代Stadium Rock演出的忠实乐迷,很想了解一下关于混响的选择,特别在对唱和背景伴唱的处理上的情况。你制作的一些专集在整体处理上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认为),旋律线条和作品结构富于光泽,不像最近的一些制作,所有东西好像贴在脸上一样(比如,被某人毁掉的IRON MAIDEN最新专集Dance of Death)。非常感谢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 Wagener: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没问题,请继续,具体想了解哪些?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ysteria: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i Michael,多谢回复。具体的,在处理唱和伴唱时你选用的是哪些混响呢?你认为多种混响的融合是必要的么?唱与伴唱是否是作品中混响量最大(长)的部分(我猜可能军鼓的混响量也不小),你觉得在(除唱和军鼓以外的)其他部分加这样的长混响会使声音产生黏着感么?在对唱的处理上还有什么其他的技巧么?比如在延时的运用,典型的EQ的处理(特别是对伴唱),压缩器通常的压缩量,还有,对于激励器你会用到多少?在母带处理Mastering这个环节(也就是专集在变成CD之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来提升品质(比如,声场展宽?)?对于现在将很多老的模拟录音以CD形式再版,你是感到高兴还是觉得唱片公司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作品(音质)的摧残?希望这些没有太过分,如果有时间的话请给予答复,其中混响的问题还是我最感兴趣的,尽管全部的老式制作技巧也令我着迷。非常感谢。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 Wagener: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哦,是这样,在80年代中期(早期BONFIRE, WHITE LION的专集)我在北好莱坞的Amigo录音棚(很悲惨现在已经倒闭了)做混录,长混响主要是用Lexicon 224的smooth hall类的,对于房间(Room)的短混响,一般用Klark Teknik DN780。长混响一般设置在1.7到2.2秒左右,很少量的前期反射声,更多的就是要纯混响的效果,而房间(短)混响永远设置在1秒一下,更多的强调前期反射声。对于唱(和军鼓)我通常会设置更长一些的预延时,大约在15-35毫秒之间,对于背景伴唱预延时就短一些了。这样会使伴唱处于主唱后面。对于吉他我有时候会用spring类的混响,忘记什么型号了,我想可能是Orban 19吧。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认为多种混响的融合是必要的,迄今为止我的基本配置也是两个混响,长的和短的。混响时间的调节以及前期反射声与空间算法的选择要视歌的结构而定。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会融合上面提到的两种混响,把乐队整个乐队放到一个空间。现今我对于“效果”类混响运用比80年代少很多了,目的是创造真实的环境感。当然偶尔也会用到“效果”类的混响(比如,带有flange和相位调节的混响,带有高通滤波器,能够将2000HZ以下的低频滤掉的混响,等等)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至于主唱的处理,我总是在主唱的声轨上加八分之一拍的延时,塑造一个歌手身后“后墙”的效果,这样唱的感觉会更好。从声音本身考虑,我试图避免的正是时下最时髦的双重或三重人声的处理手法(尽管这种方式可以掩盖一些歌手的缺陷)。对我来说它却毁掉单人声的变化,会使主唱没有了“Lead”的感觉,我喜欢塑造单人声。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EQ的调整随人声和话筒的不同而有差异。我试图少用EQ,混录时宁愿把它加在立体声母线上,这样,对于模拟EQ来说我只会面临一次相位浑浊的问题。当然我也喜欢用例如GreatRiver EQ-2NV,通过它的输入灵敏度调节给军鼓一些冲击力。但通常的,塑造声音是通过对话筒的选择,话筒的摆位以及话放的选择完成的。对于背景伴唱的处理,我用了一个老戏法,Roy Thomas Baker(QUEEN, JOURNEY, CHEAP TRICK, CARS等录音师)告诉我的。将伴唱在1000HZ左右的中频段衰减4到6dB,将4000以上的高频部分提升4到6dB,直到你自己无法忍受为止,然后加一个120-150毫秒的延时来补上中频的部分,比如QUEEN的伴唱就是这样处理的,屡试不爽。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对于激励器很早以前我曾经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直到BBE产品出现后。我使用BBE的202,802等等来提升吉他和伴唱,但在立体声混录时从不用激励。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早期作品都是以模拟方式(大胶木唱片)发行的,后来又以CD再版。早期的CD产品非常可怕,可能主要是因为CD播放机机上低质廉价的AD/DA转换器造成的,直到第三代的母带处理。所以,最初的母带处理只是针对模拟产品的,就是EQ的调整和非常少量的压缩,来提升一些电平。至少据我所知Remastering里是不包括什么声场展宽的,那个时候对于“响度,更大响度,最大响度”的竞赛还没有开始。让我们回到过去好不好!我听了Remaster的Ozzy的No More Tears,这曾经是我个人混录生涯中最满意的作品,绝对的震惊啊,那个在Sterling录音室的家伙怎么就把声音毁成这样,这个CD根本没法听,第一次放的时候我以为是自己的CD机出了问题,糟糕,糟糕透顶。抱歉又发牢骚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Krubbadoo: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感谢Michael慷慨的答复,这里有你这样的人让我感到很吃惊,我买了很多上面有你名字的作品,真是太棒了!另外,我同意No More Tears经典!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ysteria: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真的非常感谢,很高兴能获得你在这些经典作品中的思路,就像上面那位老兄说的,能和你探讨这方面的问题真让人激动。是啊,用降低预延时的办法把伴唱放到主唱背后真是个好办法,一定得试试。那么主唱和伴唱都一定要用长混响,只是二者的预延时不同?亦或是伴唱的混响要更短呢?
  80年代用spring混响,哇,我猜你一定是抵触现在数码吉他效果器,耳听为实,吉他音色很不错啊。看起来你大概有一个Steinberger,很多乐队都在用的,或许比较适合录音(至少我感觉是这样)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如果我理解得不错的话,你并不是将不同混响(指前面提到的224 and DN780)混合起来处理一种声音,而是分别运用在不同声轨。你对80年代晚期出现的480和PCM70怎么看?是觉得比你喜欢的那些老款更能适合工作还是觉得他们音色过于精致(就像我们在后来产品中经常遇到的,比如PCM91)?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如果照你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否最长的混响决定了一切?那么你是否把八分之一拍的延时也发送到混响器么?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对于你提到的不喜欢把人声处理成二重或三重的手法很感兴趣。我一直不喜欢这种处理也是处于同样的原因,这样处理人声就散了。很高兴能和专业人士有共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对于多声轨的伴唱是怎么处理的?是通过堆砌在主唱周围形成一种“大”的合唱效果,还是将主唱进行double或triple(加倍或三倍)的处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看来使用EQ是很有节制的,而且混录时不会对单独声轨做处理,而是加在立体声母线上,是这样么?你还记得当时给这些乐队主唱用的是哪些话筒么?感谢来自于QUEEN的小窍门。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至于No More Tears,原来的录音要好很多......在动态上......我们都记得。我没有听过Remaster的No More Tears,不过无端的被毁成这样的确挺可怕。我想IRON MAIDEN的专集肯定也是这样......放了5,6首后......我怀疑是不是我的CD机坏了(可能就是Master的问题),绝对是摧残。至少是我听到最糟糕的。作为一个“时尚”的制作(无混响的那种)只有二维的空间感......聆听的时候我不得不自己再Master一下(加一些激励和混响,这样感觉会好得多,个人认为)。或许你得告诉那个在Sterling的家伙该怎么做。再次感谢。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 Wagener: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通常的,主唱和伴唱都用长混响的,不过主唱的混响量要小一些,伴唱的要多一些。适当的时候我也会直接用plates或录音棚,只要声学条件合适。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在1988年做SKID ROW第一张专集时,我买了第一个Steinberger,那是唯一种可以演完整首歌而不跑调的琴。当时录音棚交流电源的布线设计有问题,有时候就影响到了吉他。我的Steinberger上有EMG的拾音器,抗干扰很不错。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没错,你要创造一个声场,有的声轨(乐器)你要往前放,就需要干一些或者是短混响,要放到后面的声轨就要加长混响了。越是往后放的前期反射声与预延时的量越小,想象一下,如果自然界中一种声音传到你耳朵里的时间和把这个声音加了混响之后再传到你耳朵里的时间一样久,那这个声源可能距离你耳朵相当远。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1986年7月(我记得是)我买了480L,很喜欢。打那以后它就成了我的主混响。80年代早期市面上是见不到的。1996年到了Nashville以后厌倦了480的声音,换了一对TC M6000,后来有加上了KSP-8,觉得不错。现在我也有并且还在用PCM70但只用其中的一个预制(tiled room)。卖掉480的时候我也买了PCM80,PCM90,对Lexicon情有独衷,现在用的不是很多了。TC的M2000和M-ONE我也有,还有Eventide的DSP4000和Yamaha REV 500,不过这些都是有特殊的用途,平时主要用的还是TC6000和KSP8,有时候也直接用录音室,作为短chamber式的混响。把声轨还放出来再用Neumann话筒重新拾??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不能说最长的混响决定了一切,只是声场中需要移动的部分是这样,大部分的还是放在后面的。现今的录音整体趋向于干,我现在使用混响只是为了定位乐器,而不是像以前作为一种效果。八分之一拍的延时是否发送到混响,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的,可以去掉一部分延时产生的高频。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人声的处理方式完全取决于作品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在录制“大”的伴唱时,我会把3个歌手编一组,然后在不同位置将声音进行加倍或三倍叠加,会使声场扩大,在处理“大”的伴唱时,主唱的声音也会视情况做相应的叠加。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关于话筒,给Klaus (BONFIRE) 用的是C12,忘了给Mike(WHITE LION)用的是哪个了,可能是U67吧。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在吉他上用激励,声音既clean又dirty。当时的吉他效果器上还没有立体声输出,声音要通过一堆放大器,由一堆话筒拾取,除非是延时效果,当时要那种感觉,其他的我都是在混录时加效果的。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曾经和Sterling的George Marino共事过,他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事实上总是比我混录时的结果还要出色。但是那个Ozzy的Remaster是由Chris Athens做的(他的业绩主要在RAP和RnB方面),简直是屠宰性的工作,哦......我也没办法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回去工作了,我正在做King's X新专集的混录。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ysteria: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VSS4混响还不错是吧?最近我有一个人声只做了少量的EQ和压缩,听干声时我不敢相信真是很疲软(很最后成品相比),VSS4的chamber的预制,只是稍加调整,声音就变得绝对结实了。此外如果不是得益于Reverb 4000我就要在压缩和EQ的调整上下更多功夫了。另外一个VSS4以及Rev 4的长处是,它们效果立杆见影,但绝不腻人(不过分),我猜你可能也用到它们。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你不觉得吉他手总是乐于在混录时加效果么?我记得听说RUSH的Alex Lifeson在以无效果录音时曾经得到很多反对意见。对于你的经典之作,SKID ROW的首张专集,当时是用了480L作为长混响么?在18 and Life里也是这样?录制Sebastian富有动态的歌声是个挑战还是很轻松?(压缩器难道被设置成傻瓜模式了?)是不是来自Bon Jovi的某人也加入了制作?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很想听到Kings X的新专集......不打扰了,先去忙吧。再次感谢。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 Wagener:
  再次强调一下,没有什么死规定。如果乐队觉得带效果录音更好,那么我也会这样录。都是感觉上的东西,在录音室里任何引起沟通障碍的东西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对,Skid Row应该是我第一部使用480的作品,然而大多数很“大”的鼓的混响是由录制的房间本身产生的,一个U57,背向鼓手方向离开一段距离,接到SSL调音台上的监听通道,通道上插入了一个高压缩量的压缩器。录鼓的房间是一个大型会议中心,在我们录音的前夜,这里曾经拍卖了120辆汽车。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录制Sebastian歌声时,我什么压缩都没有用,只不过是话筒(ELAM 251)那路的推子动的比较勤。对,Jon Bon Jovi接近尾声时来的,完成了每首歌的伴唱部分,他离开后我基本全删掉了。在I Remember You里还保留了一些,solo以后的“I remember ......I remember you”这个突出来的部分还有Jon的声音。我和乐队都觉得太多的伴唱并部适合这张专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们完成了4首KINGS X的歌,但周一要开始混Tom Keifers个人专集。KINGS X看来要推迟几天了。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Hysteria: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我和乐队都觉得太多的伴唱并部适合这张专集”我猜,这就是为什么你没有制作过任何一张Bon Jovi的作品。很有意思,我是喜欢大的和声伴唱的,但从没有觉得这张专集单薄,这就证明了“只有适合作品的才是最合适的。”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太有趣了,你用动圈话筒来拾环境声,还是背向的。要我觉得怎么也得是U87之类得才能完成。Tom的新作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么?像CINDERELLA一样?我只听过他们的精选,也是Remaster的,还不错。我记得里面也有Bon Jovi的唱。你和Tom打算做成什么风格的?还会有长混响么?对于Tom的嗓音,在话筒选择上有什么想法?OK,不想再耽误你时间了,下次再请教你关于Dokken的事情。衷心感谢。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Michael Wagener: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那个话筒最初是为了给Rob做对讲用的,后来他们觉得通过这个话筒的鼓声很不错,所以就用这个取而代之。Tom的专集是已经录好的,我在做混录,他自己制作的,很出色。歌很根源,风格硬朗,录得也很好。版权所有:偏执狂金属网

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
WHITE LION - 1989 - Big Game by Meganoid - Visited: 2483
Article : Halfy's Night Experience by Halfy - Visited: 3648
VA - 1998 - Legend Of A Madman (Tribute To Ozzy Osbourne) by Meganoid - Visited: 2649
VA - 2000 - Bat Head Soup (Tribute To Ozzy Osbourne) by Wizard - Visited: 2977
WHITE LION - 1991 - Mane Attraction by Atheist - Visited: 2212
WHITE LION - 1987 - Pride by Thrasher - Visited: 2495
OZZY OSBOURNE - 2001 - Down To Earth by Meganoid - Visited: 2819
OZZY OSBOURNE - 1995 - Ozzmosis by Atheist - Visited: 2541
OZZY OSBOURNE - 1987 - Tribute by Big Animal - Visited: 2969
OZZY OSBOURNE - 1980 - Blizzard Of Ozz by Meganoid - Visited: 3485
OZZY OSBOURNE - 1980 - Blizzard Of Ozz by Dark - Visited: 2678
OZZY OSBOURNE by Paranoid Metal - Visited: 10169
偏执狂金属网 / 黄金时代 / Words 文章 / Article : Recording Experience of Michael Wagner
发表评论/ Comment
标题/ Title:
内容/ Content:
MWND + AreaDeath + WuhanRock + FWND + BloodButcher + PainkillerMag + MetalFlames + Sunsword + Moldbody + Your Link
Copyright © 2000-2013 ParanoidMetal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文字均为偏执狂金属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www.000webhost.com